召回110万辆!官方实锤特斯拉有安全隐患?

 关注并常读电车实验室打卡思考新能源见闻

犟了两年半,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撰文:伍景涛

5月12日,本以为又是一个双休日前,平静如常的周五下午,万万没想网上却突然传出一则“爆炸性”新闻……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息,特斯拉汽车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召回范围包括:部分进口的Model S(配置|询价)、 Model X(配置|询价) 、Model 3以及国产Model 3 、Model Y(配置|询价)车型,共计110.46万辆。本次召回范围之大、数量之多具有相当强的传播“冲击力”。

召回原因: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即强制单踏板模式)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

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特斯拉将通过OTA技术,为这些车辆推送新开发的功能。

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作为一个从2021年年初就开始关注,并始终坚决反对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的围观者,看到这则新闻可谓是既兴奋激动,又百感交集。相信这几天,大家已经无数次看到这条热门消息,作为一个完整围观了全过程的见证者,此时此刻还有几点想法,特别想借这个契机和大家分享探讨。

温馨提示:关于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此前我们进行过多次跟踪报道,对该事件尚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翻阅此前的文章。《特斯拉取消“单踏板”模式,这回要更好卖了?》、《特斯拉一直“失灵”的元凶,有没有可能是ta?》

本篇文章内容观点,均基于个人使用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的亲身体验得出,仅代表个人主观感受。

特别注释:“单踏板”操作,并非指车辆只配备一个控制踏板,而是指在一定工况下,驾驶员可以只通过加速踏板来完成车辆的加速、减速甚至是停止等功能。

01

坚定的反对者

我个人第一次接触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是在2021年2月份。当时为了评测刚刚上市交付的特斯拉Model Y车型,我们找来了一台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本车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度使用体验。

正正是在这一周的连续使用中,结合实际使用场景,我发现了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3个较为突出的使用体验问题:

1、回收力度难以快速适应

在评测Model Y的过程中,我们还找来了一台2021年初生产的Model 3 Performace车型进行对比。彼时,两台车型在出厂时都已经取消动能收回力度调节,均只能使用「强制单踏板模式」进行驾驶。

虽然在刚接触两台车时,「强制单踏板模式」给我们主观的驾驶感受都是三个字——“超难用”。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我们发现两台车在松开电门踏板后,所给出的动能收回力度并不一致。

进而我们还发现,根据车型、速度、电门踩踏方式等诸多变量的不同,每一次松开电门踏板,车辆给出的回收力度可能是不一致的。

这就导致在短时间内,刚接触「强制单踏板模式」的驾驶员,很难对松开电门后回收力度的大小进行精确预判,进而影响驾驶平顺性。

若是由踏板控制能力较弱的新手进行驾驶,这种“松开电门即刹车”、“回收力度不一致”的车辆特性,会让车内乘客处在不断的加减速循环中,受到连续的前后方向G值变化,给车内乘员带来相当糟糕的乘坐体验。

2、增加踩错踏板的几率

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几乎将这台Model Y当作日常代步车来使用,外出拍摄、出门办事、下班吃饭……

在一个工作日晚上,我和同事相约下班后一起吃饭,顺带去跑两节卡丁车。当一切活动结束我们开始驾车返回公司,时间已经是晚上11点过。一天工作的疲惫,加上在卡丁车场消耗了大量体力之后,身体并非在最佳的状态。因此,在驾车返回公司的路程上我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

正当我们在回程路上讨论这个「强制单踏板模式」带来的诸多不适应时,我们开进了一段广州老城区的小路。这段小路光线颇为昏暗,橙黄的路灯仅能将行车道照亮,一旁的人行道则是漆黑一片。

在车辆即将驶过一段斑马线时,以往驾驶的“肌肉记忆”,让我下意识地将右脚从加速踏板挪至刹车踏板。

“将脚放在刹车上,适当减速、注意前方是否有行人出现,发现情况及时踩下刹车制动”,这是以往驾驶车辆途经斑马线时,一个我认为兼顾安全与通行效率的驾驶方式。

可在这台Model Y上,当松开电门踏板后,车辆并非如我预料那样进入「滑行状态」并缓慢减速,反倒是出现了明显的减速迹象。若此时我不介入进行操作,继续轻踩电门踏板让车辆以一个安全、合理的车速前进,估计还没到斑马线处,车辆就已经早早停下或以一个很低的车速蠕行。

这种与以往驾驶习惯截然不同的操作,让我在驾驶这台Model Y“穿越”斑马线时,状态相当紧绷。一方面是担心在看不见的行人道中,突然蹿出儿童或是小动物;另一方面是如果真的出现紧急情况,我的右脚可是放在了电门踏板上!

假若出现紧急情况,即使我大脑作出了正确反应,我的右脚依然需要从电门踏板挪开,并快速准确地踩下刹车踏板。这相较于以往右脚一直放在刹车踏板上“预刹车”的状态,不论是操作步骤还是出错概率均有明显增加。

在日常驾驶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类似上述情况一样,需要“预刹车”的驾驶情景。

是不是每一次我们的生理、心理能够在最佳的驾驶状态?是不是每一次我们都会作出及时反应、正确判断,并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之下,完成更为复杂的“紧急制动”操作?

这是我每每想起那晚的情景,都不禁会思考的问题。

3、增加油、电车型切换的适应时间

与Model Y初次接触的一周时间很快过去,在这一周当中,我唯一驾驶过机动车就是这台采用「强制单踏板模式」设定的Model Y。 

在还车的当晚,我再次开上了自己那辆,在公司停放了一周的燃油车。由于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我已经比较好地适应了“单踏板模式”的操作。因此,在切换回燃油车的头几分钟里,我的驾驶操作、车辆的动态反馈、我的主观驾驶预判,三者之间出现了短暂的混淆。

为什么松开油门踏板后,车辆速度一直比我的预期更快?为什么在红绿灯前要踩刹车踏板,车辆才会及时减速停下?……

大概开了1公里后,我才逐渐从“单踏板模式”的操作逻辑中完全抽离出来,并找回传统”双踏板”操作的驾驶状态。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这是我第一次长时间驾驶「强制单踏板模式」的车型,因此在两种踏板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所需的“适应时间”明显更长。

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妨碍构成一个实际用车场景中会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当用户在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车型与传统“双踏板”车型(尤其是燃油车型)之间,来回切换驾驶的用车场景中,由于二者存在过大的操控差异,会造成用户需要花更高的专注度、更长的时间才能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应性切换。

从这一角度出发,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隐性用车成本,以及在不同车型之间切换的难度。

总结起来,从单一车型驾驶的适应性、驾驶操作的安全冗余、多车型切换的难度,这三个角度出发,自那一周的深度接触开始,我就一直对特斯拉推行「强制单踏板模式」,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02

低“安全冗余”

作为一个国家地理频道《空中浩劫》的忠实观众,我总会不自觉地将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和此前轰动一时的波音737 MAX系列事件作一个“跨界类比”。

作为波音737家族推出的最新机型,为了MAX系列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波音需要在新机型上使用体积更大、但更省油的LEAP-1B发动机。而为了“塞下”这两个新款发动机,波音不得不将发动机整体上移,并将发动机吊架前移。

在试飞时,波音发现这一设计导致飞机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气动缺陷,并由此带来了机动特性的改变。简单地说就是飞机在抬头机动时(尤其是起飞阶段),这一设计对机身稳定性造成了显著影响,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会令飞机进入危险的失速状态。

为了弥补MAX系列的这一个气动缺陷,波音在新机型上增加了一套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用于防止飞行员在大仰角飞行时,由于拉杆过快导致飞机失速。

然而,波音并没有在飞行员培训中明确说明该系统的存在,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各家航空公司也并未察觉其中的有何不妥。进而导致并没有任何一位737飞行员,在登上MAX系列飞机前被告知新增了这样一个的功能。

由于飞行员没有足够的培训,去正确认知新机型的操控特性以及MCAS功能,加上其它诱因,导致737 MAX系列机型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发生两起严重空难,两架飞机上全员遇难,遇难人数共计高达346人。

两起空难令全球哗然,在惊讶于波音公司的一系列“迷之设计”、FAA的监管缺失之余,人们也在讨论关于「安全冗余」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所有民航飞行员都经过了全面、严格的培训考核。他们的驾驶行为会被实时监测,并接受定期培训测试。然而即便接受过严苛的培训、考核、监测的飞行员,在他们不清楚新功能特性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几率出现危险。

因此,公众普遍认为波音公司这样的产品设计和培训管理,其「安全冗余」存在明显不足,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是不能被接受的。

反观我们日常接触的机动车,机动车驾驶员可没有实时监测、没有定期培训一说,甚至有不少人是属于“有证都不会开”的情况。

那在此基础上,「强制」让这些用户每天使用一个不曾详细了解、与传统操作逻辑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在安全性上“非常有争议”的功能设定。

这样的“安全冗余”难道不是更低,更不可接受吗?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大家探讨。

03

后续值得关注

在召回计划中,特斯拉表示“将针对「强制单踏板模式」作出调整,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供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力度。”

除此以外,针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而没有足够提醒的情况。特斯拉还将在此次OTA远程升级中,增加一项“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的安全提示功能。

对此,我个人是非常认同并赞许的。毕竟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因驾驶员误踩加速踏板,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交通事故。

但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个好奇,那就是这个提示要怎么设定才能有效发挥效果?

回看以往误踩加速踏板造成事故的录像视频,我们会发现这些涉事驾驶员往往并不是“完全失能”。他们能操控的方向盘进行紧急规避、利用驻车挡进行制动、按喇叭提醒外界注意,可脚就是不停使唤一直踩在加速踏板上。

面对这些已经出现“认知错误”的驾驶员,这个提示如何设定才能够有效地“叫醒”他们,并及时有效地告知他们出现了“部分错误操作”,我认为是后续值得关注和体验的一个功能。

04

写在最后

从2020年底,特斯拉取消动能回收力度调节,转而全面推广「强制单踏板模式」,不知不觉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网络舆论对于「强制单踏板模式」的热议,这当中有批评、有争议、有猜疑,当然也不乏认同。

对于我个人而言,基于“驾驶乘坐舒适性、驾驶安全冗余、不同车型之间切换成本”这三个问题,这段时间我是一直持反对态度,不断关注着网上对于特斯拉「强制单踏板模式」的讨论。

这一次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特斯拉最终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用户,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正面且积极的案例,可谓是“虽迟但到”。

这再次表明,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升级迭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不应该为了“标新立异”让用户反过来适应工具,这违反常理逻辑。

试图通过教育用户,让用户接受具有“安全争议”的产品设定,并不是一条正确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安全”不是可以被随意定义的小丑,而教育用户(公众)的成本和代价,也不是谁都可以承受。

2023-05-15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