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掐到合作 吉利与长安 1+1会大于2吗

  红星资本局5月10日消息,5月9日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安汽车(000625.SZ)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资深民营整车巨头,双方在2月底还因为一场抄袭风波剑拔弩张,为什么会坐下来开展这样高层级、多方面的合作?

  高层级合作

  2月27日,网络上曝光了一封长安汽车(000625.SZ)委托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00175.HK)的律师函,称吉利“银河之光”原型车抄袭长安概念车、量产车,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当时,长安汽车方面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律师函属实。我们认为此次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相关内容,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所以公司发来律师函件给对方。”

  2月28日,吉利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该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吉利表示,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针对任何企图借此事抹黑、恶意攻击及散播不实言论的行为,吉利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转发声明时表示: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双方各执一词。目前,关于该事件的处理进展,两家车企未再发布任何声明。

  就在外界以为这两大自主品牌车企之间的较量如火如荼时,市场却传来二者联盟的消息。

  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双双出席。

  形势很严峻

  根据官方公众号披露的信息,长安与吉利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00175.HK)方面都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目前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只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不过从签署协议的主体与两家董事长出面站台来看,“这是集团层面的高层级合作。”

  “央企+民企”的合作模式,在整车制造领域十分罕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颜景辉向红星资本局指出,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对外寻求合作已经是一种趋势。“长安与吉利的战略合作,首先是体制机制上的交融,取长补短,更能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要求。”他还认为,双方将在产品力与市场营销方面交融,增强各自的优势。

  虽然目前还没有更详细的信息,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指出:“双方合作的范围已经十分明确: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这都是当下关乎车企前途命运的关键领域,其中的根本还是新能源。吉利与长安转型新能源都不算顺利,面对特斯拉(TSLA.US)、比亚迪(002594.SZ)等一众竞争对手,强强联合是不错的选择。”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对严峻的行业形势有清晰的认识。

  5月8日,朱华荣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上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过去3年,已关停并转的汽车品牌达75个,未来2到3年,保守预计有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他认为,只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产出快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他援引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现存148个品牌,其中中国品牌有114个,外资品牌有34个,而20%的头部企业占据着超90%的市场份额。

  朱华荣认为,长远来看,汽车产业仍然存在“1+3”的发展机会。其中“1”是总体大盘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3”是汽车行业存在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三大发展机遇。而这正是长安与吉利此次战略合作的重点。

  “我们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被优秀同行拉了很远的距离”

  新闻观察

  新能源转型

  吉利与长安共同的急迫

  2022年,长安汽车实现营收1212.53亿元,同比增长15.32%;净利润77.98亿元,同比增长119.52%。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479.65亿元,同比增长45.6%;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8.52%。

  但比亚迪的一骑绝尘令上述成绩黯然失色。2022年,比亚迪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比长安与吉利加起来还高。

  销量上,比亚迪2022年总销量180.25万辆,同比增长149.9%。长安汽车2022年总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汽车28.4万辆,占比12.1%。吉利汽车2022年累计总销量143.3万辆,同比增长约8%;新能源汽车销量32.8万辆,占比22.9%。单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亚迪是长安与吉利合计的近3倍。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切换的过程中,吉利与长安都表现得难以让人满意。

  2015年,吉利宣布蓝色吉利行动,目标是“2020年之前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90%”。但这个行动执行得并不顺利,吉利在战略层面上摇摆不定。2020年,吉利新能源车全年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39.7%,占比5.2%。

  2021年,吉利汽车再次提出“智能吉利2025”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1500亿研发费用,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2021年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享受了吉利集团的所有优势资源,但并未如预期“带飞”吉利新能源。直至2022年,吉利才下定决心all in新能源。

  吉利新能源采取了多品牌并行发展的战略。吉利、路特斯、极星、极氪、SMART、几何、睿蓝……品牌不仅数量多,还略显混乱。例如领克、帝豪(配置|询价)等以燃油车为主的品牌也有新能源产品,几何从独立品牌回归吉利品牌,吉利银河则是属于吉利品牌的高端系列。“这就导致吉利内部产品打架、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吉利控股集团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上坦言:“我们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被优秀同行拉了很远的距离。”

  相比之下,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之路也充满焦虑。

  2017年10月,长安发布“香格里拉计划”,目标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打造;2025年推出21款全新纯电动汽车和1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并停售传统燃油车。

  如今距离2025年停售燃油车只有不到3年,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来看,长安的“香格里拉计划”可能会落空。

  目前长安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包括阿维塔、长安新能源、深蓝汽车等。长安新能源此前长期靠长安奔奔、玉米等微型车。插混车型UNI-K iDD(配置|询价)被比亚迪吊打。寄予厚望的阿维塔销量平平,官方公布的数据是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累计交付超4000辆,4月2125台大定订单。只有深蓝汽车值得一看,凭借一款在售车型SL03,累计交付破5万辆;第二款产品S7将在今年年中上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吉利与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可能降低成本,“比如联合采购电池,或者联合研发比较通用的产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2023-05-12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