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长安摒弃前嫌,报团取暖

今年2月,长安才向吉利发布律师函,控诉吉利新能源品牌“银河”抄袭自家概念车和量产车。谁能想到反转来的如此之快,双方决定摒弃前嫌。报团取暖。

5月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2022年,吉利销量为143.3万辆,同比上涨8%;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为139万辆,同比上涨15.46%。

毫无疑问,双方都是自主品牌中的顶流,结成同盟目的何在?比亚迪的崛起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在2022年的总销量中,吉利和长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分别为23%和19.5%,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整体渗透率为27.6%。若按此计算,双方均落后于市场大盘。

反观比亚迪,全年销量为186.3万辆,去年3月,比亚迪宣布将率先停止销售燃油车。今年3月,比亚迪的单月销量已经超过南北大众之和,可谓势不可挡。

吉利、长安、长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誉为自主三强。现在,长城显然已经掉队了,而比亚迪又大有将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蚕食殆尽的势头,无论吉利还是长安,势单必然力孤,或许只有抱团才能和比亚迪掰一掰手腕。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年业绩沟通会上感叹的那样,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洗牌。过去3年,已关停并转的汽车品牌达75个,未来2到3年,保守预计有60%至70%的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只有产品好、技术强、规模大、产出快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在国内汽车行业,长安是具代表性的国有企业,而吉利长期以来是民营企业的“老大哥”,双方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并不常见,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2012年11月6日,广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整车开发、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研发资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际业务、生产制造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广汽和奇瑞的预想是,双方实现技术共享,把有限的研发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部位,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不过,受制于种种因素,这一合作最终也只停留在纸面,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我们还无法得知吉利和长安将以哪种模式展开合作,目前来看,双方的合作还处于最早期的框架协议阶段,并未透露具体的细节。

按照协议内容,新能源和智能化还是两大核心方向,这也是双方近年来不断加大投资的领域。

新能源方面,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

吉利不仅关注锂电池,也在聚焦甲醇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今年2月,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吉利还发布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等电气化技术。

长安则开启“第三次创业”,势要加快全面电动化的步伐,自主研发了深度度集成电机、减速器等七大总成于一体的电驱系统,在电控技术方面推出了“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推出了发力主流电动市场的深蓝汽车,以及与宁德时代和华为共同打造的阿维塔科技。

智能化方面,双方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吉利推出了2025智能化战略,基于智能架构打造的吉利、领克(配置|询价)、几何的新款智能汽车,都将搭载GEEA 2.0 电子电气架构。未来,吉利智能架构还将进化至GEEA 3.0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引领智能汽车从“域控制”向“中央超级大脑”进化转变。

长安去年不仅发布了全新智能品牌“诸葛智能”,让APA7.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在深蓝SL03(配置|询价)搭载;还设立了长安科技公司,未来围绕SDA架构布局“芯器核图云网天”的产业链集群。

除此之外,吉利和长安也将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领域进行探索。

对于双方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此次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催生行业协同效应,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高强度竞争下,开启了企业高水平竞合的新局面。

2023-05-10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