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叠加,小鹏汽车难展翅

11月1日,小鹏汽车发布销量称,10月品牌总交付量10,138辆,同比增长233%;截至今年10月底,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已突破十万辆。

从首款车型G3(配置|询价)于2018年12月上市并交付,小鹏突破十万辆里程用时34个月。按交付期算起,蔚来突破10万辆用时12个月,理想汽车目前累计交付已达96,516辆,后者预计在下月突破此关,预计用时23个月。

凭借首轮产品投放,三家造车新势力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小鹏也由此进入品牌下一个“五公里”——寻找新的发力点和产品变现能力,进而获得市场看好。但供应链短缺、产品力竞争及新品投资回报率等因素或将交叉阻遏品牌后续发展。

由于毫米波雷达供应短缺,原计划于10月底首批交付的小鹏P5(配置|询价)受到影响。10月26日晚,部分小鹏P5车主收到品牌受到品牌官方提供的两种解决方案,即“方案A:等待提车,不要权益,按顺序进行交付”,“方案B:选择软件权益,签订补充协议,按顺序进行交付,预计2022年 3月31日起分批启动补装雷达。”后者所指的软件权益为免费赠送XPILOT(3.0/3.5)软件。

小鹏汽车随后补充称“用户需要在11月2日24点前选择交付方案,逾期未选择视为默认方案A。”

小鹏汽车未按期交车的行为刺激了消费者群体。尽管已有部分车主对其给予答复,但在市场上仍有质疑声音传出——今年10月小鹏汽车交付量再创新高,其中小鹏P7(配置|询价)交付6,044辆,同比增长187%的成绩意味着车型销量并未受较大影响。而小鹏P7与P5均搭载5颗毫米波雷达,小鹏汽车曾就此回答“目前只有小鹏P5一款车型受到了毫米波雷达短缺的影响”。

汽车市场“弃车保帅”操作并不少见,在缺芯之际保证主力车型交付稳定,是小鹏汽车有别于蔚来遭遇断崖式下跌、并突破10万交付门槛的重要前提。而这或对P5准车主造成影响。目前网上刊登出一份名为“P5准车主们致何小鹏先生的一封信”,其中涉及到车主就此事对小鹏提出的相关诉求,包括:公布排产、交车、预期交付计划(至少一周为单位),明确毫米波雷达延后安装的一应细节,履行盲定车主权益等。

目前受芯片短缺影响而延期交付的汽车品牌不止小鹏一家。此前蔚来因芯片短缺,在今年3月宣布停产5个工作日,近几月销量大幅波动也是受生产线调整、芯片短缺等影响;理想汽车受毫米波雷达供应问题也出现延期交货现象,其于10月上旬发布声明称对部分购买2021款理想ONE且急于提车的用户,将按期交付搭载3颗毫米波雷达的产品,并于12月起开始补装剩余的两颗。

在理想汽车推出的较为清晰的补装条例对比下,小鹏向准车主提供的A、B选项模糊不清。目前受制于监管、供货渠道单一等原因,中国汽车市场芯片供应周期“9个半月(38周)是最乐观的期限”,中国台湾的芯片业者认为。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10月召开的“路透社汽车峰会”上表示,未来12个月芯片供应仍将是一个挑战,但情况将“逐渐好转”。

小鹏汽车在P5在上市时曾将“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作为P5最大亮点之一,这一称号也将随P5的延期交付而产生不确定性。

小鹏汽车于2018年12月上市首款车型小鹏G3,2020年4月上市第二款车型小鹏P7,后者一举助力品牌销量猛增,现成小鹏主力车型。

分析人士认为,小鹏P7的轿跑设计和车型定位是其博得消费者喜爱的重要因素。目前纯电动市场产品为轿跑型、售价区间20-40万元的还有特斯拉Model 3,后者与P7被互视为竞品关系。相关分析人士认为,早期特斯拉Model 3国产版刚上市时,32.5万元起的指导售价让小鹏P7相比而言有着价格上的优势,但随着特斯拉规模化带来的成本分摊,“小鹏的定位很尴尬...(原先)买不起特斯拉的买小鹏,结果特斯拉降得停不下来。”

乘联会数据中,Model 3今年9月在华销量19,120辆,同期P7为7,512辆。而如今小鹏面临的芯片短缺问题难解,使P7未来销量供应亦无法做出稳定保证。

今年9月,小鹏再次推出全新紧凑轿车P5,该车售价区间15.79-22.39万元,与大众ID.3、零跑C11、小鹏G3等车型产生价格区间重叠(此处不考虑车型定位)。有别于G3、P7上市的市场环境,小鹏P5如今面临供应链短缺、竞品增加等多重因素。

P7和P5所处的15-40万元售价区间是市场主销领域,福特中国向市场引进的Mustnge Mach-E已将售价定在26.5-37.99万元,本田将向中国市场投放的e:NS1和e:NP1两款电动车型以定位来看也将处于这一市场,加之新势力品牌中威马W1等车型的陆续布局,以价值优势打开市场的小鹏汽车或因拥挤效应而抑制销量增速。

“纯电动轿车空间小,用电量方面与SUV车型相比差别不大,这是新势力在做电动轿车时销量明显不如SUV车型高的原因。”分析师张翔向青橙汽车表示。

小鹏汽车以单一电动产品竞争市场份额的操作也让其无缘混动市场发展。2020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指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 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目前市场上,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品牌纷纷加码混动市场布局,近期推出多家新能源品牌均将纯电+混动双技术路线作为品牌发展方向。小鹏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扩张除去纯电动车型竞争,未来不断更新的混动车市场也将为其带来压力。

在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上,何小鹏对外介绍其第六代飞行汽车,并称小鹏飞行汽车的目标是在2024年实现量产,价格会控制在100万元以内。这是何小鹏为小鹏汽车寻求的全新突破点。

小鹏的飞行汽车是由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共同投资的小鹏汇天制造,小鹏汇天是广州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品牌,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赵德力是何小鹏在飞行汽车市场寻求的合作人。2018年6月赵德力成功试飞其自制的飞行摩托而获得关注,从而引得何小鹏目光,2020年4月一场饭局上,快播创始人王欣将何小鹏与赵德力牵线在一起。

在“1024科技日”召开的前五天,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5亿美元A轮融资(约合人民币31.97亿元),创下亚洲eVTOL(电动垂直起降)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在飞行汽车这一概念被炒多年后,近来资本市场对eVTOL的多项投资显示该市场热度再起。

但多家分析人士均表示出小鹏的飞行汽车有“噱头”嫌疑。此前吉利豪掷上亿美元研发“太力飞车”终无果,如今声称自己是第一家量产载人自动驾驶eVTOL公司的亿航也面临诸多发展不确定性。“目前小型eVTOL在军事、航模、农业、安防等领域已有大量应用,但用于载人运营的eVTOL,离适航取证和商业运营还早,起码还要10年”,一位接近该领域工程师表示。

据悉,目前eVTOL在市场的大面积应用仍面临诸多突破难题,包括eVTOL在电池能量密度、材料工艺、构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全球范围内针对eVTOL的适航标准还未制定清晰,现阶段eVTOL只限于规定区域内试飞,应用于实际场景后所涉及的安全、规范问题等均亟待解决。

分析人士称小鹏的飞行汽车若想产生投资回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更多新近竞争者的加入让这家仅成立数年的造车新势力不得不专注于目前的问题竞争。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10%,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称“(这)就是新能源产业成为终端市场爆发临界点”。

何小鹏在“1024科技日”上称,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随着产能的释放,在四季度单月交付量有望达到15,000辆的月度峰值,”其于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但目前供应链层面的短缺问题或使该目标难以达成。

一方面,小鹏汽车在造车初期的艰难前行到如今进入新造车势力前三强的地位,步伐显然越走越顺,小鹏汽车希望让未来尽快降临到用户身边,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但往往走的过快,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小鹏的未来究竟是辉煌还是逐渐沉沦?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版图的一个华丽的篇章。

2021-11-16

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