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金融,疫情情况下,汽车金融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因为曾经也从事过类似的行业,所以可以一起讨论一下新能源汽车金融。

从中汽协的预测数据看,今年1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另外叠加去年整年汽车销量的下滑,在行业受疫情如此大冲击的情况下,汽车金融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从去年底到今年2月中,A股新能源汽车概念涨幅较大,如果认同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可以预计市场看多今年为新能源汽车下降趋势的拐点。侧面证明就是根据特斯拉的财报,2019年在华应收29.7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真的是一边狂风骤雨一边万里晴空。

从国家政策面来看,工信部预计会延缓退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后补贴时代,确实是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一剂强心针。

因此,我预计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将是传统能源汽车市占率逐步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占率逐步上升,对于汽车金融行业来说,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渗透率,增加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是对汽车金融行业未来的最好布局。

汽车金融,是在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的融通。简单地说,就是贷款给主机厂,贷款给经销商(库存融资),贷款给消费者(零售贷款)。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业务是库存融资和零售贷款。特别在最近几年,投行,咨询公司,行业协会,几乎所有机构的研究报告都在说汽车金融是一片万亿级的蓝海,为什么?正好答主最近在分析数据:

需求爆炸

汽车金融在欧美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了,在个人金融业务中的地位仅次于房地产金融。但是汽车消费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使用金融杠杆。2015年,虽然市场规模已经在8000亿~9000亿之间,中国汽车金融的整体渗透率其实只有35%,这个数字别说在美国,就连巴西和印度也已经超过了60%。加之更愿意接受贷款买车的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供给多元化

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是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据估计,二者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5%来自其他金融机构。不过近两年来融资租赁公司的异军突起,BAT等互联网巨头以及P2P网贷公司纷纷布局汽车金融,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市场格局。而这并不意味着汽车金融是一个容易进入的行业,它要求竞争者拥有很低的资金成本,优秀的风控能力和稳定的客源、合作网络等等,几乎每一个觊觎着这块蛋糕的市场进入者,背后都有巨头在撑腰。

政策倾斜

参加过几次银监会召集的小型讨论会,主题都是关于汽车金融发展在政策上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感觉政策上的支持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今年3月末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指导意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的同时,也可为购置税、保险、保养等附加产品提供贷款,而以前这种“超融”是仅属于融资租赁的独特优势。再比如放宽新能源车与二手车首付比例至15%-30%,也都有力地推动着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

风险管理

风险涉及方方面面,这里先介绍一个比较重要的“不良贷款率”。2015年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4%,远低于同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67%。相对而言,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较为健康,风险控制表现良好。

未来可待

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个人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P2P、小贷、担保等)或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前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低渗透率,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供不应求。0.54%的不良贷款率意味着目前行业对于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也即多数信用欠佳的客户在贷款审批中被拒绝。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真正邀请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进场的,是未来不断涌入的“信用欠佳”的客户。

另外,大数据会成为未来汽车金融行业的一个关键资源。目前多数金融机构的评分模型完全依赖PBoC信用记录,上述提到的“信用欠佳的客户”,很可能只是在央行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信用记录。更准确的评分模型意味着更可控的风险和更低的成本。民间征信机构的发展,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也许会带来风控模型的变革。

还有一个看点是保险与汽车金融的合作创新。无人驾驶技术将会给车险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很多传统车险险种将逐渐被淘汰,各车险巨头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口,布局汽车后市场就是策略之一。而汽车金融是后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与金融在后市场的结合或指日可待,比如UBI或CPI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2021-11-14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