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度造车两百天,如同拍了一沙丘

文 | Karakush

最近仿佛看了两次《沙丘》。

一次是在新天地,看的3D。不要去看3D。

一次是在虹桥天地,集度汽车上海办公室,看的他们技术沟通会——不是沙丘,胜似沙丘,因为没有续集,就有点难懂现在是一个什么故事。

电影只拍到原著第一本的2/3,原著光是正传就有六本。而集度进展到SIMUCar开始动态测试阶段。

SIMUCar是集度对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的简称。

其中Mule Car骡车,你们都是认得的,通常是项目启动到方案确认阶段,用作动力总成和底盘研发初始验证和标定的样车。按照传统时间线,后头还有模拟样车、工程样车、验证造车、工艺样车、预试生产、试生产……才轮到量产。

集度套了一个SI的马甲,和普通老骡不太一样。传统骡车着眼于动力总成和底盘,因为这是传统燃油车的核心,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在项目早期介入测试。

而对于智能电动汽车,软件在汽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基于传统燃油车逻辑,先底盘再软件的研发过程就不大合适。

于是便有了SIMU Car,针对软件开发,集度调整了基础车的电子电器架构,模拟出整车环境,让百度Apollo和集度的工程师在项目早期就能进行原本到整车阶段才能进行的软件研发和验证,包括核心算法、通信网络、和面向服务架构设立的SOA。

简单来说,就是软硬件研发解耦,大大前置(顺带拉长)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研发时间,那么等到交付时,这些智能功能大有机会一并交付到用户手上,不至于交付一两年之后,发布时吹的牛逼仍标注着“有待OTA升级”。

从这个排面来说,智能化能力确实被摆到关键位置。也难怪集度会认为,自己才是智能车时代的“天选之子”。

集度解释,特蔚鹏不是不智能,只是出生于电动车时代,而集度与小米则出生于智能车时代,诞生时代不同。这话仿佛是在说,90后不是不年轻,只是和真正年轻的00后相比,出生年代不同,早生了十年。

差异的本质在于核心竞争力的转移,在接下来10年,智能车时代将以数据驱动技术优化。这在产品SOP后将更加深刻,相比研发阶段以工程师驱动的能力提升,SOP后则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AI、大数据驱动自我快速进化。

然而,就像不少观众对电影的观后感,纵然知道存在一个宏大的架构,眼下就是缺乏像样的事件完成弧光,而使得全片显得像没头没尾的一个时间片段。

集度也是处在非常0-1中的一个时间片段。软件骡仍旧是骡,对不少业内朋友而言,就像今天一条热搜:冯绍峰留了络腮胡——敢问这也能算事儿吗?

横评出真知。

“电动车时代”以来,曾出现过几枚友商也强调过Mule Car的进展。比如2015年,乐视宣布仅用十个月完成了Mule Car;同年,成立于2014年的小鹏宣布完成Mule Car 5000公里测试;次年,成立于2014年的蔚来完成了ES8(配置|询价) Mule Car的测试。这些都是凭一己之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传奇手速。

而集度要再快一点。他们在今年3月新鲜成立,到骡车下地不过半年。3月初团队还仅有4、5个人;到6月第一次发布会,基本搭建完核心团队,正式员工100人;到现在已经超过600人了。

无论是开发速度还是整体成长,都超过了老中青三代造车公司。硬说起来,这也是相当于维伦纽瓦级的大师手笔,《沙丘》的叙事效率是很高的,基本交代妥了几个复杂的核心设定,为接下去的展开作铺垫。

集度也是如此。SIMU Car不只是替换了原本的Mule Car环节,集度围绕SIMU Car的开发模式规划好了接下去的能力培养闭环。

目前是SIMU1,着眼于智能辅助驾驶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软件架构及相关基础功能逻辑的开发,并与底盘进行适配。预计三个月,也就是到今年底,就可以具备一些城市域及高速域的基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然后进入SIMU2,快速提升培养核心能力,整车会进行一次升级,从而具备面向L4的电子电器架构,包括核心算力平台和相关传感器都会达到量产状态。硬件之外,集度会更关注自动驾驶核心,包括基础的ADAS能力、泊车能力、智能交互能力、基础点到点的自动驾驶,都会在这个阶段达到量产状态。

到量产车验证阶段,会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此时软件系统将与整车正式联调,针对更广泛的场景进行专项能力打磨,并逐渐赋予系统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

按照集度之前说过的时间表,他们的概念车将于明年北京车展亮相,几乎会高保真还原量产态,明年年底则会开启小定,预估售价不低于20万元。由此倒推,现在集度不得不开始进行传播,即便只有0-1的进度。

不妨碍仅就技术层面它呈现出壮美的品相。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度的智能驾驶是基于百度Apollo旗下ANP系统,包括技术、场景、数据都作为核心能力赋能予集度。

百度Apollo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尽管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实感,因为多年以来没什么乘用车产品落地,但是积累是实打实的,百度已经累计超过18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并还在不断快速增加。

集度将承载Apollo最新的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并且直到量产交付,集度都将和百度Apollo团队一起,不停进行颗粒度到每周的迭代。这是一个深度合作,尽管公司运营层面是独立的,但是从亲密程度上不亚于小米造车和小米的关系。

硬件层面,集度会配备业界最强的算力,在架构上也会采取冗余设计,会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这个方案并不令人意外,就技术层面,目前自动驾驶最难的点仍旧是感知。

至此,你一定也会有一个疑问,软件是百度的,硬件是供应商的,集度是在做什么呢?

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博士是这么理解的,所谓的工具或者通用技术的来源无外乎自研或者第三方,本质是没有区别的;更大的区别是,你想做什么样的产品,基于这样的产品理念,通过数据驱动,每个人通过数据的不同,整个产品理念就不同,最终打造出来的产品形态和体验也是不同的。

所以集度最大的差异性是产品定义。他们要打造一款“汽车机器人”。

集度反复重申过这个高概念,然而至今碍于宣传节奏尚没有释放过具体的相关定义。我们只知道,这款汽车机器人将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自动交互的能力、持续迭代的能力,会与用户持续交流,而不是一个交通工具。

非常抽象,且不鲜耳闻。

不过正是这个概念,吸引王伟宝加入了集度。这位88年出生的智能驾驶负责人曾就职于苹果泰坦汽车项目。这段工作经历对他触动最深的并不是具体项目,而是如何做好一个产品,从技术人的角度,就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推给消费者,让他们了解并接受自动驾驶是什么样的东西。

或许就像《沙丘》,很多导演都想把这系列小说拍成电影,但是最后这系列总是成为导演坟场。这不仅仅是把文字适配成视听语言,而是要创建自己的一套科幻美学——这是最后说服消费者的地方。

当然,由于真的啥都不给说,我们对集度究竟是个啥汽车机器人一无所知,它大概率不会像我们对“机器人”的刻板印象,可以刷碗、捏脚、或者出去挣钱;至于正经功能如何不同,也很难描绘。

王维宝提到,今年年底会有高速与城市这两种能力的展示,但是并不是说到交付的时候只有这两种能力。具体,摊手。预计今年底,集度会和外界再做一轮沟通,届时会有进一步解释。

《沙丘2》已经定档了,会在2023年上映;巧了,集度也会在2023年正式交付。有朋友或许会质疑,2021年下的产品定义,到2023年交付会不会过时?

你瞧,今天我们还在看50年前写就的科幻,并且啧啧称奇;而某些昨天发布的稿子视频;),老早就被扔在风里。和时间没有关系。

2021-11-04

2021-11-04